清华大学—西咸新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联合研发中心落户沣西新城
1月6日下午,西咸新区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论证会在沣西新城举行,清华大学—西咸新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联合研发中心落户沣西。14位来自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院士、教授齐聚一堂,围绕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进行理论交流,并通过技术论证一致认为该技术在西咸新区全面推广具有可行性,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积累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武强、林宗虎、王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韩文科,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廷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副教授魏庆芃等专家学者,陕西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国土厅相关负责同志,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出席会议。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致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总规划师李肇娥主持,沣西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宇斌及西咸新区各新城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江亿院士代表专家组表示,通过审阅相关材料、听取项目组汇报和质询,专家组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对地下2000米至3000米、温度70℃至120℃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的无干扰换热,具有取热持续稳定、地温恢复快、环境影响低的特点,适宜作为建筑清洁供热的热源。该技术比传统浅层地热能热泵技术节能30%以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可以大规模在西咸新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作为清洁供热方式推广应用,将是西咸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重要组成,并且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积累经验。同时建议加快推进该技术工程标准编制,结合电网调峰进一步提高社会价值。
康军在致辞中表示,技术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从2015年起就探索新型供热模式,破解城市清洁供热难题,在沣西新城率先开展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试点,成效初显。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这为西咸推广清洁能源应用,打造生态城市样本,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城市发展道路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论证,更好的完善、应用和推广该技术。西咸新区也将努力打造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全国样板,着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为大西安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韩文科、魏庆芃、李骥三位专家分别围绕“当前新能源利用”、“中深层地热能清洁供热技术研究、应用”和“西咸新区全面推广中深层地热的可行性研究”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结合报告内容、各自技术领域专业知识和沣西新城技术试点数据,展开全面讨论,对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在西咸新区全面推广应用进行可行性论证。有专家表示,该项技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合理,投资可控,运行费用较低,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意义。
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亿院士共同为清华大学-西咸新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据了解,该中心拟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将进一步加强西咸新区与清华大学、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实现“政、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提升西咸新区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中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力、关键人才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的应用提供可复制、可参考、可推广的经验。
据悉,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是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处的干热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密闭的金属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传导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的新技术。该技术无污染,不受地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热能资源的清洁、高效、持续利用,是一种更加优质的地热能利用技术,随着日后的广泛普及将大大解决北方地区冬季采暖的大气污染问题。
2015年,沣西新城在全省率先打造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试点,以同德佳苑为实验区域,创新实现了全国首个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ppp项目,供热面积5.6万平方米。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截至2017年供热季,已实现沣润学校、同德公寓、119指挥中心等多个项目共约200万平方米建筑利用该项技术清洁供热,已建成应用供暖室内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供热效果良好。
据统计,以沣西新城一个采暖季为例,与传统供热相比,干热岩技术应用可代替标准煤3.2万吨,减少排放c02约8.6万吨,减少排放so2约272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约500吨,减少排放粉尘约310吨。
西咸新区重点入区企业、规划建设单位、金融合作单位代表以及沣西新城管委会、集团公司各部门负责同志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记者 吴凯哲 魏佳佳)